紐約總督島迎來了Pentagram 的michael bierut及其團隊設計的全新的標識及環(huán)境識別系統(tǒng)。這種鏤空框架的視覺方案,來自于島上巨大的標志性龍門“骨架”。人們可以透過骨架,看到不遠處的曼哈頓島。

總督島標識系統(tǒng)
Pentagram 的michael bierut及其團隊為紐約港中部的總督島設計了全新的標識及環(huán)境識別系統(tǒng)。這種鏤空框架的視覺方案,來自于島上巨大的標志性龍門“骨架”。人們可以透過骨架,看到不遠處的曼哈頓島。該項目的合作方,還包括負責重建島上景觀的建筑事務所west 8,以及總督島信托基金會主席leslie koch。
一直以來,總督島就像是隱藏在紐約森林里的一個秘密一樣,幾乎無人所知。它的名字來源于英殖民時代,那時的總督島是紐約皇家總督的專屬領地。1783-1966年期間,這里一直是美國的陸軍郵局,從1966年開始至1996年,這里隸屬于美國海岸防衛(wèi)隊。
2003年,島上的絕大部分面積劃為州立,并被紐約市政廳規(guī)劃為一處公園。在項目競稿中,west 8的設計方案脫穎而出;從2010年破土動工以來,不同部分的景觀在夏季假日到來前依次按時完工。今年開放的面積共有30英畝(約12萬平方米),包括“hammock grove(吊床叢林)”——一處配有50只吊床和活動草坪的陽光地帶,與一片含有兩個球場的14英畝運動場地。
島上地理位置優(yōu)越,曼哈頓、布魯克林、紐約港和自由女神像等景觀盡收眼底,已經吸引了眾多在附近游覽的游客。總督島只有兩扇“大門”——一扇用于?縼碜月D島的游輪(蘇瓦松碼頭),另一扇則是布魯克林游輪?康牡攸c(揚基碼頭)。碼頭上豎立的巨大龍門,為島上的標識系統(tǒng)提供了關鍵的視覺參考。設計師們用歡迎墻和區(qū)域地標等視覺標識,將充滿立體感的字體,與它們網格狀的形態(tài)結構融為一體。
鏤空的標識外觀既讓人感到一種堅實感,又充滿趣味;既能夠從周圍的環(huán)境中跳脫出來,又十分自然的與背景融為一體。來自west 8的 adriaan geuze與jamie maslyn larson所帶領的團隊,幫助完成了這些巧妙的設計結構;與之一起的,還有那些遍布公園、充滿曲線感的有機圖案。
Bierut與pentagram的設計師britt cobb及hamish smyth一起,創(chuàng)作了一種叫作guppy sans的原創(chuàng)字體。字體中sans serif(無襯線字體)尖銳的特點,表現(xiàn)了島上功利主義的歷史;而其中極具裝飾性的觀賞特點,則寓意了公園景色的郁郁蔥蔥。這組重新編排的字體,一改過去堅硬直板的特點。柔軟親切的形態(tài),看上去就像是剛從金屬板上折起來的一樣。 字體上的曲線與west 8為公園制作的花瓣形景觀交相呼應。
路牌、指示牌、介紹牌,島上所有的標識牌中,都可以看到這種獨創(chuàng)的字體。設計師們希望能夠讓這里充滿一種與紐約其它景點完全不同的氣氛。與此同時,他們還設計了一套風格與字體匹配的圖標體系。
這套標識系統(tǒng)面臨著一個十分重大的挑戰(zhàn),那就是它必須要能適應島上面臨的各種變化。它們既要保持一種永久性,又需要符合島上每周一次的各種活動,并且在季節(jié)轉變時,與即將出現(xiàn)的新景點們保持一致。因此,設計師們把它們做成了可以輕易修改的模塊化結構。歡迎墻和各種標志牌上的名字可以相互替換,框架牌上的地圖、通知和其它信息也能夠根據情況隨時更新。
Koch深信,要想令游客們不至于迷路,島上的地名必須能使人過目不忘。它們中有些充滿歷史感(比如colonels row),有些則是剛剛興建(像hammock grove)。即使是在地圖上,這些名字也會引起人們的遐想。在獨特的guppy sans字體的表達下,這些別具一格的地名為總督島塑造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
標牌的結構,及其在島上綠意盎然的公園和開放空間中的地理位置,讓它們成為了一道伴隨植物生長變化的完美“柵欄”!拔易畲蟮脑竿,就是能夠看到它們在藤蔓的纏繞下,達到一種設計與自然相互融合的極致美感! Bierut說。
金屬框架中的曼哈頓下城

標牌結構的靈感,來自總督島碼頭上標志性的燈架

蘇瓦松碼頭上guppy sans字體構成的島名

play lawn(活動草坪)標識 
閱兵場標識
guppy sans,為島上標識系統(tǒng)而生的原創(chuàng)字體

路牌中獨特的名字,在島上的指路系統(tǒng)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總督島距離曼哈頓下城僅700余米

街牌

球場與捐贈牌

再復雜的標牌系統(tǒng)中,都不會少掉這一塊

蘇瓦松碼頭歡迎墻

揚基碼頭歡迎墻

蘇瓦松碼頭歡迎墻夜景
(責任編輯: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