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5-23 09:59來源: 作者: 點擊:次
“一畝泉”景觀將重現(xiàn)
記者走進位于南四環(huán)外的槐房再生水廠,從地面看,這里毫無水廠痕跡,只有深入地下,才能發(fā)現(xiàn)這座總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水廠的宏闊。走入地下,猶如進入空闊的“地下宮殿”,“你看著從這面墻到那面墻那么寬闊,實際上只有我們地下水廠的1/10!表椖拷浝韯⒖葎澲嬖V記者。
槐房再生水廠是北京首座,也是亞洲最大的全封閉式地下再生水廠,規(guī)劃流域面積137平方公里,每天處理污水能力為60萬立方米,可收集處理北京市中心城區(qū)西半部大部分污水。
未來,在“地下水城”的地表將出現(xiàn)一個漂亮的濕地公園。劉奎生介紹,在水廠頂板之上將做8 層共17公分厚的保護層和防水層,然后在上面堆土,基本和整個水廠面積重合,將建成18公頃的濕地公園,形成新的南城濕地景觀。濕地公園是什么樣的?以水為線,以花草為針,在水廠之上“繡”出鳥語花香的濕地景觀。今年6月底,地下水廠建設進入尾聲,地上濕地景觀建設將隨之開始。
“再生水最后一道工序是加氯,剛出廠時,水的味道、水質還是會受到一些影響,通過濕地公園的綠植水系,可以有效的吸收有機物,經過這樣的‘過濾’,再流向小龍河! 劉奎生說。
乾隆撰《重修馬駒橋碑文》記載:“水自南苑出者二,其南源曰團河,其北源曰一畝泉”。一畝泉河水蜿蜒九曲向東南,在舊宮與涼水河相匯,至清末改名為小龍河。數百年后,在豐臺區(qū)馬家堡西路小龍河槐房段南岸,“一畝泉”石碑依然豎立,濕地美景和稻田風光卻早已消失在殘河污泥間。
有了新的再生水補充,上世紀30年代的“一畝泉”濕地舊景觀將恢復!澳壳靶↓埡尤諠u湮滅的河道正在開挖恢復。未來,還將在濕地公園最南側建設北京的污水處理歷史博物館! 劉奎生告訴記者。
年可凈化近兩億方污水
槐房再生水廠被稱為“水務界的鳥巢”,北京城建集團要用22個月的時間建造起大出鳥巢20萬平方米的槐房再生水廠。
記者走進了未來連接外界與水廠的污水管線內部——“龍”號,它的旁側是“鳳”號,兩條管線并行,“龍”將污水輸送進廠,“鳳”將再生水輸送出廠。
坐車“滑行”入黑魆魆的“龍”號管線內,3.5米內徑的管道內部顯得有些逼仄,未來,收集的污水將從這個管道里流過,輸送到水廠里。目前,“龍”號盾構機已經掘進到了全長1.5公里的1公里處,還剩下0.5公里需要“拼搏”。
這條管線距離地面約7米,記者頭頂有一條通風管,向管道深處輸送著新鮮空氣。很快,記者就在管道內約1公里處看見了盾構室里坐著的管線項目技術部部長劉磊。劉磊一天要在地面下工作8個小時,主要監(jiān)測機器運行是否正常、盾構機掘進不能偏離軸線。
配套管線項目副經理李文峰介紹,污水管線和再生水管線連接槐房再生水廠和麗澤商務區(qū),管線每天輸水能力為30萬立方米,北京西部的污水匯集而來,通過這條管線進入再生水廠,處理后的再生水由管線輸送服務于麗澤商務區(qū)。
這是一座磅礴的“地下水城”。記者了解到,建成后的槐房再生水廠,全年滿負荷運轉可將近兩億立方米的污水轉化為可利用的再生水,相當于100個昆明湖。處理后的再生水主要供給工商業(yè)用水、地上濕地公園用水和回流至小龍河。
預留g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