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11-28 13:41來源: 作者: 點擊:次
小學生提問住建部長
保障房計劃開工數(shù)
在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表示,要“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滿足困難家庭基本需求”。這也是“保障房建設”首次被寫入黨代會報告。
在12日舉行的十八大記者招待會上,十八大代表、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在發(fā)言中介紹說,按照中央政府要求,“十二五”期間,全國要建設3600萬套城鎮(zhèn)保障性住房,以及學校、衛(wèi)生室、托兒所和相關設施。這說明我們國家對社會保障體系、以人為本的落實,不論從認識層面和制度層面都進入了新的階段。一位房地產業(yè)內人士解讀說,過去商品房一度占據我國住房供應主體,而現(xiàn)在,由政府主導、企業(yè)參與的保障房,開始逐漸獲得重視。“兩條腿走路”的局面逐漸形成。
而在十八大新聞中心,11歲的小學生記者張佳鶴對住建部部長姜偉新提問:房子花光爸媽積蓄,沒錢給買玩具了怎么辦?請教部長伯伯怎樣能讓房價降一點?對此,姜偉新回答:希望你們小朋友好好學習,房價的問題將來會解決的。
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取消后,中國政府曾經大面積推行住房貨幣化政策,銀行對居民住房貸款“開閘”辦理。一個相關的數(shù)據是,1992年至2000年5月底,建設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總額終于超過了100億元,但此后僅過了5個月,就一躍變成了200億元。從那一年開始,城鎮(zhèn)職工逐漸告別“筒子樓”這樣擁擠的居住記憶,居住條件得到顯著改善。而房地產的蓬勃發(fā)展也給中國帶來了顯而易見的改變。在中國的每一個城市幾乎都能看到拔地而起的住宅樓,以及堆砌著華麗詞藻的樓盤廣告;土地拍賣、房屋建設,也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西班牙《世界報》曾經撰文評論說,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象力!八麄儽究梢砸髡b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但現(xiàn)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yè)就成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樣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
而現(xiàn)在,中國政府關于對房地產行業(yè)的管理思路,已經從鼓勵的“放”轉換為調控的“收”。2010年開始,國務院先后出臺包括限制購房、限制二套房貸款等“空前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并且在過去幾年大力開展保障房建設,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向媒體發(fā)放的材料顯示,2011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總體朝著調控預期方向發(fā)展,不合理需求得到遏制,供求關系明顯改善,房價趨于穩(wěn)定。
這一天,網絡上有兩條關于住房的新聞成為熱門話題。第一條新聞是關于10年前的購房者。從本世紀初中國興起住房貸款熱潮至今,最早一批按揭購買商品房的人們,即將還清房貸,過上“無貸一身輕”的日子。第二條新聞,則是姜偉新提供的一組數(shù)字。2011年和2012年,全國分別開工建設了1000萬套和700多萬套保障房。至于2013年的開工量,姜偉新說,“有可能在600萬套左右”。這意味著“十二五”前3年,有2300多萬個購房者擺脫了“買房”的痛苦糾結。同時,兩條新聞,也剛好串起了中國地產調控政策和青年生活的10年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