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1-16 18:46來源: 作者: 點擊:次
摘要:日前,世界高層都市建筑學會2013年度高層建筑獎評選在美國芝加哥揭曉。中央電視臺新址大樓獲得最高獎—2013年度全球最佳高層建筑獎。
央視“大褲衩”獲世界性獎項帶給城市建筑的啟示
世界高層都市建筑學會評委指出,央視大樓是一個不尋常的摩天樓類型。評委會進一步指出,如今大家都在追問“摩天樓是什么?可以做什么和應該做什么”,而央視大樓集中回答了此類期待,已經(jīng)成為高層建筑設(shè)計思考過程的一部分。曾幾何時,央視新大樓遭受了巨大的輿論壓力,“大褲衩”就是對央視新大樓的譏諷,幾乎受到了輿論一面倒的批評。
然而,譏諷歸譏諷。建筑作為一種藝術(shù),不是所有的設(shè)計一開始都能贏得人們的理解和尊重的。即便是貝聿銘這樣的建筑大師設(shè)計的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主入口,也曾遭到批評乃至憤怒的抵制,若干年之后又被無節(jié)制地贊美。過去如此,現(xiàn)在也是如此。央視大樓以其另類的造型和風格,贏得了世界高層都市建筑學會專家的高度贊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建筑業(yè)經(jīng)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fā)展。特別是近10年來,大體量、超高層的新特建筑在各個城市拔地而起。許多城市都在追求“國際化大都市”形象,在此過程中,“呆板的、毫無生氣的、火柴盒般的水泥森林”涌現(xiàn)出來,成為受人推崇的“地標”,“千城一面”現(xiàn)象日趨嚴重。有人甚至形容,中國200個城市如同“一母同胞”。
200座城市如同“一母所生”,人們馬上就想到了中國的建筑師們。的確,作為城市形象與城市名片的塑造者,中國建筑師該有自己的擔當。但是,將“千城一面”的罪過完全歸咎于建筑師,顯然是有失公允。中國從來就不缺有眼界的建筑大師。從貝聿銘到2012年獲得有“建筑界的諾貝爾獎”之稱的普里茲克建筑獎的王澍都是優(yōu)秀的中國建筑師。要改變城市如“一母所生”的窘境,不僅需要建筑師的奇思妙想和艱苦努力,還需要城市管理者、城市市民參與并尊重建筑設(shè)計師的勞動。有時候,高大、現(xiàn)代的城市迎合了某些領(lǐng)導的政績觀,但并非城市市民想要的,也不是建筑設(shè)計師的真實構(gòu)想。我們經(jīng)常聽到這么一句話:傳統(tǒng)的就是中國的。2012年,普利茲克獎評委會給王澍的頒獎詞這樣寫道:“中國建筑師獲獎的重要之處在于,它代表著評委會成員們認可中國建筑師將推動世界建筑思潮的發(fā)展。
同時,未來中國城市化的成功,對中國及世界而言都將是意義重大的,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的同時,中國既要保持悠久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又應關(guān)注世界未來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痹u委對中國建筑師王澍的褒獎,何嘗不是對國人的一種提醒?行文至此,我們不妨來聽聽來自評委的聲音:央視大樓從癡迷于高度競賽、自成一統(tǒng)的過往的摩天大樓模式中殺將出來,形成現(xiàn)代的追求雕塑感和空間感、成為城市天際線一部分的高層建筑。其令人驚嘆的形式強大而又充滿張力,仿佛幾股力量朝各方拉伸,預示著大樓所容納的多元功能,以及這個國家在世界舞臺上的角色。獨特的建筑設(shè)計與北京的傳統(tǒng)建筑風格形成鮮明的對比,但絕對不會被同質(zhì)化以及歸類。
央視“大褲衩”獲世界性獎項帶給城市建筑的啟示
央視“大褲衩”獲世界性獎項帶給城市建筑的啟示
央視“大褲衩”獲世界性獎項帶給城市建筑的啟示
原文來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