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21年,萬科再度發(fā)生激烈的股權爭奪戰(zhàn)。這一次,既有激進增持的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亦有突然舉牌的安邦保險,當然還有通過員工持股計劃杠桿持股的萬科管理層及其原來的第一大股東華潤。

資本市場肉搏戰(zhàn)鉅盛華在12月4日再度增持萬科A。此次增持之后,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海人壽”)持股比例達到20.008%,重新成為萬科A第一大股東。三天后的12月7日,安邦保險首度舉牌,購入萬科A55252.63萬股,占萬科A總股本達5%。兩者所耗資金均接近百億之巨。 之前的8月底,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前海人壽通過質押、權益互換等撬動約200億元杠桿資金取得萬科A15.04%的股份,首次成為第一大股東。華潤隨后花費近5億元增持,持股比例達到15.29%,奪回了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如今安邦保險舉牌萬科A,其是鉅盛華方面的“聯盟方”,還是只是等著“坐收漁翁之利”的“漁翁”,其態(tài)度未明。而未來萬科的管理層和大股東華潤如何應對“門口的野蠻人”,其亦未作出更多回應。 爭奪“第一大股東” 在短短半年之內,萬科A的“第一大股東”之位,已輪替了三回。在第四次舉牌之后,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再次坐上萬科A第一大股東的“寶座”。12月6日萬科A公告顯示,鉅盛華12月4日通過資管計劃買入萬科A約5.49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969%。鉅盛華和前海人壽合計持有萬科22.1億股,占其總股本的20.008%,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前海人壽再度成為萬科A第一大股東。鉅盛華和前海人壽均為深圳寶能投資集團(以下簡稱“寶能集團”)的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67.4%、51%。 資料顯示,鉅盛華以及前海人壽從2015年1月起就開始買入萬科A,在“股災”期間二者趁低吸籌,到7月10日持股比例達到5%,突然舉牌。 7月24日,再度舉牌,持股比例達10.00%。8月26日,鉅盛華及其前海人壽持股比例達到15.04%,將持股不足15%,穩(wěn)坐萬科A20年“第一大股東”寶座的華潤拉下神壇后“成功登頂”。 兩天之后,華潤開始進行反擊,拿出4.97億元接連進行增持,持股數達到16.83億股,比例增至15.23%,奪回“第一大股東”寶座。 不過,被華潤擊退的鉅盛華和其伙伴前海人壽并沒有放棄對萬科A的“野心”,直至12月4日翻身。 “野蠻人”的資本游戲 鉅盛華和前海人壽會不會是萬科門口的“野蠻人”?還會有聯盟者嗎?萬科的管理層和大股東華潤又將怎樣應對?“君萬之爭”是否會重演?所謂的“君萬之爭”,是指1994年的那場由君安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前身)發(fā)起,針對萬科的控制權爭奪戰(zhàn)。 1994年3月30日,君安證券委托4家公司(包括深圳新一代實業(yè)、海南證券、俊山投資和創(chuàng)益投資,合計持股占萬科總股份的10.73%)發(fā)起《告萬科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全體股東書》,提出對萬科的業(yè)務結構和管理層進行重組計劃。隨即,以王石為首的萬科管理層進行反擊。當時,王石四處奔走,不僅爭取到劉元生、趙曉峰、馬恭元等股東的支持,還促使原君安方面的新一代實業(yè)、海南證券、中創(chuàng)等股東“倒戈”。最終在4月4日下午贏得了這場“戰(zhàn)斗”。 此次鉅盛華和前海人壽的上位,歷史會重演嗎?這個還尚無定論。不過目前,鉅盛華方面給出的增持萬科A的目的是“財務投資”,并保證上市公司人員獨立、資產獨立、機構獨立及財務、業(yè)務獨立等。也即說,鉅盛華表示,不會像20年前的君安證券那樣聯手其他股東謀求控制上市公司。 知名財經評論員宋清輝認為,綜合種種跡象來看,鉅盛華和前海人壽入主萬科A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市場炒作,并非真正謀求控股權。預計華潤很快會開始反擊,并重新奪回第一大股東地位。 不過,深圳一位投資界人士稱,通過四次舉牌,鉅盛華及前海人壽增持萬科A至22.1億股,雖然通過股權質押及權益互換等杠桿方式融資后不需要全部掏現金支付,也需要付出不小的成本。其目的或許不僅僅是因“看好公司發(fā)展前景”而進行財務投資這么簡單。
(責任編輯: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