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至5月23日,按照總價來計算,最高的50宗地王里國企比例明顯處于歷史高位。隨著房企拼搶地王從國企逐步蔓延到民企,預計2016年房企競爭土地會越來越激烈。

年內“地王”地塊前50名 42宗系“上市公司制造” 今年以來共出現152宗地王,去年只有95宗 近期,關于“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話題似乎已經成為了過去式,而“二線城市房價接捧一線城市”的話題正在持續(xù)發(fā)酵。從國家統計局發(fā)布的4月份70個大中城市價格變動數據來看,二線城市房價上漲速度在4月份超過了一線城市,其中,合肥是4月份全國價格環(huán)比上漲最高的城市,漲幅為5.8%。此外,廈門、南京以及沒有在統計口徑內的蘇州,房價漲幅都排在前列。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二線、三線城市正接棒一線城市的房價上漲勢頭,激發(fā)一些開發(fā)商轉向二線、三線城市拿地熱情,預計土地市場持續(xù)火爆將成為一線、二線城市的常態(tài)。 據張大偉介紹,以溢價率40%為界限區(qū)分地王(地塊成交額超過5億元)。整體看,40%是一個臨界線,比如北京等城市有限價上限,另外其他城市溢價率超過40%以上也已經基本接近目前在售的成本價格,所以40%以上、單地塊超過5億元的可以稱為地王的簡單標準。 5月18日,上海誕生了一個新地王:保利地產以每平方米5.45萬元的樓面價競得浦東周浦鎮(zhèn)的一塊住宅用地,按此價格,意味著這塊住宅每平方米的保本售價接近8萬元。而此前一周,上海泗涇剛創(chuàng)下每平方米6萬元的保本價地王。另外,今年5月初,北京3宗遠郊地塊拍出了每平方米3萬多元的高價,刷出了區(qū)域新高。 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16年共出現152宗地王,一線城市僅有21宗;而同樣的統計口徑在2015年全年只有95宗,其中一線城市共計51宗。具體來看,二線城市出現的地王中,僅廈門市、蘇州市、南京市、合肥市這四個城市就已出現79宗地王。其中廈門市1宗、蘇州市35宗、南京市33宗、合肥市10宗。 此外,數據顯示,截至5月23日,按照總價來計算,最高的50宗地王里國企比例明顯處于歷史高位。整體看,50宗地塊合計成交總價為2013.29億元,其中27宗地被國企獲得,合計成交金額達到了1094.9億元,占比約為54%;如換一個角度來看,在這50宗總價地王里,42宗為上市公司獲得,合計金額為1682億元。 張大偉認為,就目前情況來看,市場創(chuàng)造地王的基本都是上市企業(yè)+國企,主要原因在于其資金實力更強、對未來市場波動的抗壓抵御能力也更強。隨著房企拼搶地王從國企逐步蔓延到民企,預計2016年房企競爭土地會越來越激烈。 主持人包興安:今年前四個月,我國經濟總體運行平穩(wěn)、結構優(yōu)化,去庫存指標出現積極變化。不過,當前樓市回暖主要是一線城市及其周邊城市、部分二線城市拉動,三線、四線城市基本沒有反彈,房地產區(qū)域性、結構性分化依然是主要問題。因此,不能通過加杠桿去庫存,不宜搞大力度刺激,必須遏制地方政府“炒地”、投機資本“炒房”之風。 (責任編輯: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