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morial and Museum of the Slovak National Uprising, by architect Dušan Kuzma, 1963-1970. Banská Bystrica, Slovakia. Image © Stefano Perego
伴隨著斯洛伐克人民不斷被否決的發(fā)言權,斯洛伐克的歷史充滿了政治動蕩和令人厭惡的占領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幾年里,斯洛伐克被迫并入捷克斯洛伐克;在1945年被蘇聯和羅馬尼亞軍隊解放之前,國土于1938年被納粹政權分割并且在二戰(zhàn)中長期被納粹占領。在接下來40年的共產主義統(tǒng)治中,最初由捷克斯洛伐克的共產主義者影響接著是前蘇聯,斯洛伐克的建筑發(fā)展出一種獨特的后現代主義科幻形式,慶祝工業(yè)影響所帶來的轉變。
攝影師 Stefano Perego 分享了一部分他拍攝的1960-80年代的斯洛伐克建筑照片。

Slovak Radio Building, by architects Štefan Svetko, Štefan urkovi and Barnabáš Kissling, 1967-1983. Bratislava, Slovakia. Image © Stefano Perego
1939年脫離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斯洛伐克共和國作為名義上斯洛伐克第一個獨立的國家與德國關系十分密切,這層關系對斯洛伐克第一個獨立國家的興旺來說至關重要。當時,斯洛伐克共和國內部的兩個主要的對立團體分別是和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相關的民主政治團體以及與另一個在莫斯科的共產主義團體有密切聯系的全斯洛伐克共產主義團體。兩個政黨在1944年發(fā)動的斯洛伐克民族起義很大程度上被德國軍隊鎮(zhèn)壓,直到1945年被蘇聯和羅馬尼亞軍隊解放。位于 Banská Bystrica 的斯洛伐克民族起義紀念博物館由 Dušan Kuzma 設計,收藏了各種軍事裝備,開放了一個關于1939年-1945年之間歐洲反法西斯抵抗運動的永久性展覽。

Memorial and Museum of the Slovak National Uprising, by architect Dušan Kuzma, 1963-1970. Banská Bystrica, Slovakia. Image © Stefano Perego
二戰(zhàn)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于1948年被選為執(zhí)政黨(他們的支持很大程度上來自捷克地區(qū)),致力于使捷克斯洛伐克成為了蘇聯的衛(wèi)星國。這個國家在1968年被華沙條約組織侵略,使其完全處于蘇聯的統(tǒng)治之下。在此期間,蘇聯的設計風格開始更加強烈地出現在斯洛伐克建筑中。特別是在住宅和社區(qū)建筑中,戰(zhàn)后的工業(yè)影響引導了預制結構的使用。在 Bratislava 的43萬居民中,超過90%的人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居住在戰(zhàn)后的工業(yè)化住宅中。

Residential building, by architects Štefan Svetko and Julián Hauskrecht, 1968-1974. Bratislava, Slovakia. Image © Stefano Perego
然而,有一小部分建筑師反對工業(yè)設計的標準化,從而轉向后現代主義和“高科技”。這些設計在現今與科幻和外太空相聯系,被當時的科技進步,甚至是1960-1970年代的蘇聯和美國的太空競賽所強調。

"UFO", by sculptor Juraj Hovorka, 1979. Restored in 2014. Bratislava, Slovakia. Image © Stefano Perego
斯洛伐克是由Juraj Hovorka設計的“UFO”會是解釋受蘇聯傾向影響的最佳案例。紀念碑位于 Bratislava 中心東部一個名為 Medzijarky 的小型公園內。作為一個復雜而又時常被忽視的國家,斯洛伐克擁有許多建筑瑰寶,它們不僅影射了這個國家動蕩的過去,同時為蘇聯建筑和東歐的后現代主義歷史提供了獨特的貢獻。
翻譯:李漪若
還想看更多建筑資訊、建筑新聞?請瀏覽文創(chuàng)資訊建筑頻道 (責任編輯:建筑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