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臨時安置房昨日開工
昨日,北京市正式啟動7·21特大自然災害受災村民的安置工作。數(shù)千套臨時安置房已于昨日開工,截至昨晚20時的數(shù)據(jù)顯示,每個安置點最多的有近800間房屋,最少的僅有18間左右,房山區(qū)多處安置房建設開始啟動,施工單位將日夜不停,預計在10日內建成。
7個鄉(xiāng)鎮(zhèn),每個鄉(xiāng)鎮(zhèn)有七八個建設點,相當分散,給施工組織帶來很多困難。建工集團除了要在閻村建設過冬安置房以外,還將為7個重災村鎮(zhèn)搭建5595間臨時安置房,危村危戶遷移保障房9萬余平方米。
建工集團所負責的河北鎮(zhèn)、佛字莊、霞云嶺、青龍湖、南窖鄉(xiāng)、史家營這6個鄉(xiāng)鎮(zhèn)所有的村再加上良鄉(xiāng)西路這些區(qū)域完成踏勘,其中青龍湖已經在平整土地,即將開始板房安裝。城建集團位于城關鎮(zhèn)的臨時安置房用地已經整理平整,具備安裝500套板房的條件。今晚,長溝沿村500套臨時安置房、大石窩鎮(zhèn)250套臨時安置房都將啟動施工。村民將在8月5日,搬入臨時安置房。
要在10天之內完成房屋搭設工作,還要全力確保工程建設的質量,是對施工最大的挑戰(zhàn)。到27日下午左右,這片場地的平整工作將基本完成,而期間將在已經具備條件的部分地塊穿插地基施工。所謂過冬安置房,是指可以滿足三至五年使用的安置房。一些受災的居民家中房屋要重建,也可能面臨著搬遷到更安全的地方,因此需要一定的建設周期。設計師說,雖然這些房屋用于臨時安置,但防火、保暖、防水的性能絲毫不含糊。
住進過冬安置房的,都是這次受災最嚴重的災民。他們將在過冬安置房里住上一段時間,等到房子重建、或者定向安置房建好后才能回遷。昨日凌晨4時30分,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在12個小時內完成了標準化設計圖紙,并編制完成了臨時安置房的建筑標準和設計導則。盡管眼中紅血絲已經像蜘蛛網一樣密布,但設計師劉佳還是和先頭部隊一起,來到了現(xiàn)場勘探。
施工方采用的是當年援建四川的隊伍,而城建院在設計階段就將開始吸取援建四川的經驗,兵分7路,提前進行踏勘。在40平方米的兩居室中,不僅做了兩間臥室、一間客廳,還給廚房留出了空間。這些可是活動板房,在里頭做飯,會不會有火災隱患?在給三口之家配備的活動板房中,進門是個客廳,直走進廚房,右手邊一大一小,一共兩間臥室。客廳是個3.69米見方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廚房有6.85平方米,冰箱、櫥柜也都放得下。大臥室13.38平方米,雙人床、電視、大衣柜全都擺得開。小臥室6.89平方米,能放一張單人床。
據(jù)施工方現(xiàn)場負責人陳路說,這一項目將確保26日開工,8月4日完成第一階段安置施工任務,實現(xiàn)市委市政府提出的8月5日入住目標。城建十六公司已經連夜聯(lián)系3個板房廠家,訂購4000套板房,計劃3天內全部供貨到現(xiàn)場。600名施工人員從昨日晚間開始,連夜平整完場地,發(fā)電機、閘箱電纜、沙石水泥、腳手架等所需設備材料全部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