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8日下午,市軌道交通R2線旗峰公園站施工工地,一臺履帶吊在吊裝挖掘機過程中發(fā)生側翻,履帶吊起重臂瞬間砸向途經該路段的三輛小車,致使3人受傷。

事發(fā)當天,砸車的吊臂被起重機吊離
事件回放
7月8日下午,市軌道交通R2線旗峰公園站施工工地,一臺履帶吊在吊裝挖掘機過程中發(fā)生側翻,履帶吊起重臂瞬間砸向途經該路段的三輛小車,致使3人受傷。
事故發(fā)生后,市住建局和市軌道交通公司等部門立即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
昨日,市安監(jiān)站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已邀請各方專家對事故原因進行審查,預計最快仍需兩三天時間才可能出結果。
調查: 涉事履帶吊是租來的,有備案
在軌道交通施工中,履帶吊是一種較常見的起重設備,用來吊起、移動鋼筋、鋼管等施工物料。涉事的這臺履帶吊,核定最大起重量可達55噸,但是起吊的物料,是一臺重約9噸的挖掘機。但根據(jù)杠桿原理,最終能吊起多重的貨物,跟吊臂貨物的距離有很大關系,距離越近,可以吊起的貨物越重,距離越遠,能吊起的貨物越輕。以這臺涉事履帶吊為例,如果想要吊起55噸的貨物,則貨物距離機器只能在3米左右,如果是30多米的距離,那么就只能吊起三四噸的貨物。事發(fā)時,該臺履帶吊有無超載,有待進一步核實。
另外,涉事履帶吊本身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市安監(jiān)站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涉事履帶吊是從深圳一家公司租來的,今年4月就已在東莞有關部門做了備案,符合相關要求。這位負責人坦言,目前下結論為時尚早,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但類似操作失誤、保養(yǎng)維護不當或意外的可能性都有。
據(jù)了解,事發(fā)時,在履帶吊駕駛艙里操作的司機反應及時,在履帶吊側翻的瞬間跳出,幸運逃過一劫。
市安監(jiān)站相關負責人還透露,據(jù)司機和現(xiàn)場施工人員反映,事發(fā)時,履帶吊上有一根鋼絲繩斷裂,很有可能是鋼絲繩的斷裂引發(fā)了側翻事故。但這位負責人表示,這一說法目前還在核實調查中。
分析: 施工場地是否符合履帶吊要求?
據(jù)施工方項目經理辜長軍介紹,龍門吊、履帶吊在地鐵施工中使用普遍,大多都是從施工設備公司那里租用的,理論上看,這些起重設備安全性能沒有問題,但如果使用租來的起重設備,一定要在設備、人員、場地三個方面嚴管理、嚴把關,不留安全隱患。
首先,起重設備平時一定要做好維護保養(yǎng),哪些地方老化了,損壞了,都要及時維修和更換,而進場施工前,也必須進行新一輪的設備檢驗。
其次是人員,包括起重設備駕駛艙里的司機是否是持證上崗,有沒有相關資質,都要嚴格審查。另外,施工現(xiàn)場還需有專人監(jiān)理,跟蹤查看起重設備吊重物的過程,提供指導的同時,嚴格把關監(jiān)管。
辜長軍還強調,履帶吊對施工場地的要求特別高,履帶吊工作時所處的基礎底座,四個角要非常平整,坡度不能大于1%,否則就會有側翻危險。
目前,事故場地是否符合履帶吊施工要求,還需調查。
R2線 全線大檢查
原則上,起重吊裝設備 今后只能在夜間施工
昨日,市軌道公司再次通報R2線旗峰公園站“7.8”履帶吊側翻事故處理情況,連夜召開三個緊急會議,傳達市領導指示精神,部署傷者治療、事故調查及R2線全線安全大檢查等工作。
通報稱,將對傷者進行全面醫(yī)治,直至他們痊愈出院,并做好責任認定和后續(xù)理賠工作,確保傷者利益;將深入調查事故原因,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對責任人嚴肅處理,并在R2線全線進行通報,舉一反三,吸取教訓,強化現(xiàn)場安全教育、持證上崗、按章操作,確保R2線工程建設生產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通報中,市軌道公司還稱,將對R2線全線所有起重吊裝等特種設備進行一次全面檢查,要求施工單位,凡有起重吊裝作業(yè),必須經監(jiān)理、市軌道公司重新審核現(xiàn)場作業(yè)方案,經確認現(xiàn)場作業(yè)條件后方可實施,且原則上須在夜間施工,以減少社會影響。
“網(wǎng)傳死3人”嚇壞家屬
3名傷者目前已無大礙
昨日下午,記者再次來到東華醫(yī)院探望前日在吊臂砸車事件中受傷的3位市民。目前,3人均已無大礙,但身上仍有多處部位有疼痛感,院方正在做進一步檢查。
在東華醫(yī)院11樓腦神經外科病房內,當日坐在皮卡車副駕駛座位的劉先生,斜倚在病床上,妻子小陳挺著大肚子坐在一旁。
劉先生因頭部受傷,當日進院時,神情有點恍惚,但仍不忘叮囑親人,千萬不要告訴懷孕中的妻子,“怕她擔心”。
劉先生的妻子,是皮卡車司機陳先生的親妹妹,已懷有7個多月身孕。她告訴記者,直到昨日下午6點多,她才從嬸嬸那里得知哥哥和丈夫住院的消息。“嬸嬸當時也僅僅只是說他們兩個住院了,沒說具體原因。我當時也不敢問,非常擔心。”小陳說。
從醫(yī)生處,記者了解到,劉先生已被確診為腦震蕩、鼻骨骨折和頭皮裂傷!澳壳皝砜矗瑐麆莶凰惴浅乐,但腦震蕩會不會留下后遺癥,還有待進一步檢測。”醫(yī)生說。
在骨外科病房接受治療的另一位傷者、皮卡車司機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在莞城承包了一個小工地,妹夫劉先生是工地上的電工。事發(fā)時, 他倆開車去加油,到加油站才發(fā)現(xiàn)都沒帶錢,于是又開車返回。
“沒想到在等紅綠燈時出事了。”陳先生說,隨后,這條消息在網(wǎng)絡上瘋傳,說至少有3人當場身亡。
對于網(wǎng)上謠言,陳先生說,“太害人了,我們親屬看到后,緊張得不得了,特別是我女友,特地請假從惠州趕過來,直到確認無礙后才離開。”
另一位傷者楊先生正在另一個病房和親屬聊天,看上去情緒不錯。楊先生說身上多處仍有疼痛感,頸椎部位最嚴重,扭動很困難。
據(jù)醫(yī)生介紹,陳先生和楊先生都是身上多處軟組織挫傷,楊先生肺部在事發(fā)時受了點擠壓。記者采訪時,楊先生不時咳嗽,說感覺胸悶。
記者問及有沒有什么賠償要求,3位傷者均表示,目前沒想那么多,相信施工方和相關部門會妥善處理此事,現(xiàn)在最關心的是自己的傷勢問題。經歷此事后,他們越發(fā)覺得生命可貴。